闹洞房真的是传统文化习俗?
导读: [摘要]实际上,闹洞房对于多数人来说,不过是热闹一下,甚至是为了满足的猥琐心理需求,对新婚夫妇而言,几无作用。作者:走刀口导语:洞房年年闹,新闻特别多,比如,网2月2日报道,多名男子闹洞房,尺度夸张,对伴…
[摘要]实际上,闹洞房对于多数人来说,不过是热闹一下,甚至是为了满足的猥琐心理需求,对新婚夫妇而言,几无作用。
作者:走刀口
导语:洞房年年闹,新闻特别多,比如,网2月2日报道,多名男子闹洞房,尺度夸张,对伴娘扒衣摸胸,又比如,报道重庆某公公戴着红高帽、胸前挂着“天下第一烧火佬”(特指公媳之间的现象)牌子,用板车拉着儿媳的新闻,引起众多网友转发和非议。其实,关于闹洞房的新闻和吐槽从来就没有停止过,但闹洞房的习俗也未因此停止过,究其原因,在于很多人认为这一习俗是中国社会的传统习俗,真的是这样吗?
闹洞房历史“悠久” 秦汉时就有
闹洞房作为一种社会习俗,在中国确实堪称历史悠久,首先,“洞房”一词早在黄帝时期就有了,当时人们住在山洞,以洞为房,所以有了洞房这一称呼,后来延伸为专指结婚之所。其次,关于闹洞房的记载,汉代时期就有了,《群书治要》引用汉代仲长统《吕言》一文,记载了秦汉时期的闹洞房习俗:“酒醴以趣之,宜淫于广众之中,显阴私于族亲之间,污风诡俗,生淫长奸,莫此之甚,不可不断者也。”
可见,在秦汉之际,闹洞房就是十分盛行的习俗,到了南北朝之时,这种习俗就更加盛行了。南朝刘宋时期就有了新婚三天无大小的习俗,新娘第二天拜公婆时,客人就站在一边开新娘的玩笑,问新娘昨夜的洞房之事,话语多不堪,如果新娘不答应,就会遭到鞭打,甚至被倒挂起来,不少新娘因此受伤。
闹洞房习俗如此盛行,古人就为它了一个起源:据说有一天紫微星下凡,见到一个跟在迎新队伍后,对漂亮的新娘子意图不轨,到新郎家后,就钻进洞房,只等夜晚来临,紫薇星见此,就守在门口,等新人要入洞房时告诉了他们。家人十分恐惧,于是求问解决办法,紫微星告诉他们,虽然会含沙射影,多端,但最怕人多和热闹,于是这家人放起了爆竹,宾客们都进入洞房,有说有闹,直到五更。见无计可施,于是逃跑。
但实际上,这绝非闹洞房的真正起源,这个传说漏洞太多,比如爆竹当时有吗?紫微星既然关爱,为什么不直接呢?社会学家认为,这个传说只是为了构建闹洞房的正统性,让人们重视闹洞房,承认它并实行它,否则将大祸。
闹洞房确实具有性教育的作用
张启哲在《闹洞房是中国社会一种特殊的性教育方式》一文中提出,古人之所以创造这样一个,在于古人普遍具有观念,怀有之情,直接说闹洞房是性教育,不如借助于的力量,推动闹洞房的活动,那么大家就不敢不。
闹洞房在某种程度上,确实有着性教育的作用,在中,性关系长期被在正统文化之外,被认为是不好的东西,男女之间缺乏好的途径去了解性,而闹洞房正好为人们提供了契机。
古代新娘出嫁多在十四五岁,年龄尚小,对性只有一知半解的朦胧意识,她们需要被启蒙,因此闹洞房提出“新婚三天无大小”的说法,通过闹洞房的方式,长辈或者过来人向新婚夫妇传递性知识,使他们能够很好的开展夫妻生活,而这种知识的传递,往往将婚礼推向。
因此,到南北朝时期,闹洞房就成了结婚仪式中必不可少的程序,被社会接受和认可,到了唐代,由于社会风气整体比较,闹洞房的习俗更是花样翻新,到了宋代,由于社会风气渐趋保守,闹洞房的性教育作用进一步被加强。
审视中国古代的闹洞房习俗,可以说,这种近乎疯狂的情感,被民间社会完全认可,也被社会所支持,成为长期流传在中国社会的一种习俗,一直延续到今天。
闹洞房习俗出现后就受到
尽管民间社会完全接受闹洞房这一习俗,但在不少文人看来,闹洞房是的,有百害而无一利,本文开篇引用的仲长统文章,其实对闹洞房就抱着的态度。
葛洪在《抱朴子疾谬》中记载了当时闹洞房的夸张行为:“蹙以楚挞,系脚倒悬,酒后酗,不知限齐,致有伤瘀血流、折支体者。”这段话的意思是,不少新娘子被闹洞房倒挂起来,最后受伤乃至肢体骨折断掉。这种疯狂的闹洞房行为在南北朝特别兴盛,闹了不少丑闻甚至是。
《北史》记载北齐文宣帝娶大臣段韶之妹为昭仪时,段韶之妻元氏用民间的“弄女婿法”(也就是闹洞房)戏弄文宣帝,文宣帝十分,发誓要杀了元氏。当然,才能有这么强大的报复能力,对于一般而言,只能,自己咽下苦果。
《世说新语》记载了袁绍和曹操在别人新婚夜参与闹洞房的恶作剧,偷走新娘并贼喊捉贼,当然新郎只能吃亏。对于闹洞房的种种习俗,李渔在《肉》中总结为“闺房三乐”:看春意(春宫图)、读淫书、听骚声(听房)。
《燕京旧俗志汉官之婚礼》也记载了旧时的的闹洞房习俗:“帐己毕,全福太太退出,斯时预备闹洞房之亲友等,哄然而至,种种闹洞房之滑稽怪剧矣。”
总之,闹洞房就是各种大尺度行为的集合,虽然有歌舞等其他类型的闹洞房活动,但整体上都不如大尺度闹洞房更加吸引人,所以中国古代,不论南北,都流行着类似的闹洞房习俗。
不过,在有识之士眼中,这些闹洞房的习俗都是陋俗,不值得提倡。
闹洞房的习俗早已失去存在价值
其实,阅读历史文献中对古代闹洞房习俗的描写,可以发现与今天的闹洞房习俗并没有什么大的不同,比如古代闹洞房要问新娘洞房之夜的感受,今天依然流行;古代闹洞房要“听房”,今天不少地区也流行偷听。
只不过,当下中国的闹洞房习俗,有了不少“创新”,比如要整新郎,让公公出丑,更过分的是,要调戏伴娘,甚至出现了猥亵、伴娘和新娘的事件,闹出人命案的事件也不少。与古代相比,今天闹洞房的习俗,已经完全失去了性教育的作用,也失去了联络新郎新娘感情的作用(大家都是恋爱,即便是相亲也是多次接触,不存在新郎新娘完全不认识的情况),唯一还存在的,也许就是热闹一下,宣泄下情绪的作用。
但是,这些作用有什么正面意义呢?除了在熟人社会增加一点谈资外,恐怕再无其他。有些人打着闹洞房是传统文化的旗号,要继续下去,也有人感慨“不古,日下”,认为闹洞房习俗已经完全异化,其实都走错了,闹洞房在中国从来就存在之声,认为这是的观点和声音历来不少,甚至号召停止这一的也大有人在,只不过,在民间社会,这种声音被淹没了。
当今中国,社会逐渐由熟人社会向契约社会过度,在大城市,人际关系的构建已经完全不同于传统社会,人与人之间完全不必通过闹洞房的习俗熟络起来,另一方面,性教育和性知识也得以普及,新婚夫妇在性事上完全是小白的几率并不高,因此,闹洞房作为一种社会习俗,已经没有存在的价值了。
实际上,闹洞房对于多数人来说,不过是热闹一下,甚至是为了满足的猥琐心理需求,对新婚夫妇而言,几无作用。
结语:闹洞房与其说是传统文化习俗,不如说是传统,之所以延续至今,在于传统社会缺少性教育,生活单一,在当下,社会文化生活丰富,性教育越来越不成问题,这一可以寿终正寝了。
本文系腾讯文化独家,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,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。
正文已结束,您可以按alt+4进行评论
推荐:
来源:
免责声明:凡本网转载自其他媒体的作品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他问题引起的纠纷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将在24小时内作更正、删除等相关处理。